先附上ZOOM PodTrak P4的基本規格與特色
ZOOM PodTrak P4 產品特色:
帶XLR連接器的四個麥克風輸入
帶獨立音量控制的四個耳機輸出
每個輸入都有控制旋鈕和靜音按鈕
所有XLR輸入的幻像電源
使用減混功能自動阻止來自通話音頻的反饋
使用TRRS連接輕鬆連接手機
使用四個具有11種預設聲音的可分配聲墊來觸發音效
所有輸入源都可以記錄在單獨的軌道上
16位/44.1kHZ音頻WAV
直接記錄到最大512GB的SD,SDHC和SDXC卡
2輸入2輸出USB音頻接口
與iOS兼容的類兼容模式
僅需兩節AA電池或USB電源,即可使用長達四個小時
接著馬上就來開箱的部分
↑盒裝正面↑
↑盒裝背面↑
↑打開後先看到一疊說明書↑
↑所有說明書攤開↑
↑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批貨的關係,只有這一面出現勉強看得懂的簡體字,其他更重要的機身按鈕解說反而沒有繁體版本,只能說台灣代理商不意外?
↑拿開那一疊說明書後,看到的是被黑色不織布包裹著的ZOOM PodTrak P4主機,和旁邊隨機附上的兩顆AA 3號電池,沒有傳輸線、充電頭,也沒有任何音源相關線材。
↑內附的AA 3號電池特寫↑
再來仔細看一下 Zoom PodTrak P4 主機本體
↑正面整體的部分↑
↑正面上半部↑
第一排的4顆旋鈕是用來調整4個音緣輸入的增益控制。
第二排則是選擇是否開啟幻象電源,及TRRS和USB輸入選項。
第三排為靜音快捷鍵按鈕。
↑正面下半部↑
ABCD按鈕為音效墊,正下方的旋鈕為音效墊的音量控制。
螢幕下方四個按鍵很明顯可以看出是錄音功能兼具選項操控鍵。
最下面一排為四個獨立監聽輸出的音量控制。
↑機頂的4個XLR輸入孔↑
↑機底的4個耳機輸入孔↑
↑機身右側的 TRRS / BTA-2 輸入,電源鍵。
↑機身左側的SD卡插槽,Type-C 電源輸入孔、Type-C資料傳輸孔。
↑打開蓋子放上SD卡的特寫↑
↑背面整體的部分↑
↑電池背蓋的特寫,機背上面有兩個凸起的止滑墊。
↑電池背蓋拆開後的特寫↑
↑電池蓋的內部還有鋪一塊海綿,可以確保電池更加穩固。
↑機背下方是一長條的止滑墊↑
↑整體止滑的效果算是還蠻不錯的↑
↑剛開機會要你設定標準時間,單色低解析度的液晶螢幕看起來是不是很有復古低階科技感?↑
↑隨時可以開始錄音的畫面,螢幕可以看到有1、2、3、4軌聲道,和1個音效軌。亮著紅燈的ABCD看起來也很有感覺。
↑最後來個比例尺,左邊iPhone 5,右邊初代GameBoy。
總結:
Zoom PodTrak P4 的上市算是給預算有限,但又有2人以上收音需求的Podcast創作者 最佳方案。
雖然塑膠感較重,但整體外形簡單內斂,也沒有使用容易氧化就變黏手的皮革漆,
採用可隨時更換的3號電池,而非內鍵式鋰電池,不用為了往後的電池老化煩惱,
還用上了最新 且實用的雙Type-C,做為電力的輸入與訊號的傳輸。
目前測試,就算只使用1A的充電頭也能夠讓Zoom PodTrak P4順利開機。
至於能不能使用1A充電頭實際4軌錄音,就改天再試了…。